三场台风相继生成 “桦加沙”“浣熊”移动路径一览→
张之臻赢下“中国德比”,晋级杭州网球公开赛第二轮
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没能去现场?一组壁纸带你过足眼瘾
作为湖北着力培育的未来产业,人工智能产业正茁壮成长。比如人形机器人,从年初惊艳的集体亮相,到不久前摘得世界冠军,走出了一条“进化”之路。
眼前的“光子”机器人,凭着共同完成复杂动作的集体舞蹈,摘得全球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金。在刚刚结束的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光子”机器人又惊艳亮相,在宜昌花车上弹奏美妙钢琴曲《长江之歌》,和屈原、昭君一起,来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这两天,“光子”机器人又在为即将上岗的新工作进行新的学习。
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楼凯齐:我们的采集人员操控数采机器人在叠衣服,机器人要关注到衣服的一个状态,是不是已经捏住了衣服,叠的过程当中可能衣服会皱,把皱的地方给捋平了。
拎起、平铺、折角……每一个动作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硬件采集后,由人工智能大模型完成数据标签和拆分,再进行多维整合,形成10万条以上的有效数据集,成为“光子”机器人的“肌肉记忆”。
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楼凯齐:由数据来驱动这个模型,模型赋能于我们的机器人,能够自主地去完成商超、家居、工业、办公等场景动作。
人形机器人整机快速“进化”,零部件研发也加速迭代。武汉大学和武汉手智创新共同研发的“五指灵巧手”,今年获得了“设计界奥斯卡”红点奖。它的设计采用类似人体肌肉和神经的“腱绳结构”,通过腱绳的伸缩,驱动手指完成按、握、拧、拉等多种精细动作,可实现抓鸡蛋不破、抓纸张不皱。现在,这款灵巧手通过搭配“传感器手套”,做成残疾人辅具,能帮助残疾人完成抓水杯、拿水果等日常动作,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武汉手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周新钊:嗅觉、触觉、视觉通过增加不同的传感器采的这些数据,会不断地去优化,让灵巧手可以进行自主决策。
技术创新为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也带动相关产业链加速成型。目前,湖北人形机器人产业已拥有超90家核心企业、近千家关联企业,实现了31个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全覆盖,占据了全国86%的自主移动人形机器人市场。
(长江云新闻记者 汪佳睿 卞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