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当前,中国AI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如何才能成为全球AI领域的引领者,为全球人工智能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8月7日,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分享了他的精彩观点。
盘和林表示,AI分为三大基本要素,数据,算法和算力。而数据又分为中文数据、英文数据,和其他语种数据。当前,我国算法主要是在中文数据训练的AI大语言算法上获得显著优势,这说明,中国AI产业的基础底座在不断夯实,为中国推进AI+行动提供了基础,也让中国AI产业更加兴旺发达。从全球看,中国AI军团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技术力量。当然,中国AI技术发展壮大还有很多路要走,绝非一蹴而就。
“AI的先发者必然倾向于闭源,比如openAI就是逐渐走向闭源,因为AI先发者要巩固自己的优势,保持独特性。而AI的后发者必然倾向于开源,因为只有开源,才能打破闭源者构建的生态。”盘和林称,我国所有的AI都是后发者,最佳路径就是开源,只是开源的模式可以不断地优化,以开源来吸引全世界开发者帮助算法来适配应用场景,从而使得AI获得广阔的应用生态支持。至于平衡技术和商业化,中国AI企业应该继续过去互联网的经营思维模式,先积累用户流量,当用户流量到达一定数量,再去考虑变现。且变现未必需要采用收费的模式,比如商品推荐也可以成为一种变现方式。
此外,过度拟合、幻觉等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盘和林称,如今的AI大模型依然存在很多缺陷,这些缺陷很难通过快速迭代来解决,而需要耐心地通过大量数据训练和逻辑推理改善来逐步完善。所以,AI技术本身存在隐忧,另外,国内AI之间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需要在AI应用层面谋求差异化。
在盘和林看来,当前,我们AI领域还是缺少独特性和原创性,大多数我国的AI进步是靠微调内卷实现的,这是AI基础算法突破乏力导致的,未来,需要建立中国AI的基础算法知识分享圈子,通过圈子内的相互启发,来推动中国AI算法思想的创新。中国要真正引领AI范式,基础模型算法创新和算力芯片突破是绕不过去的两大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