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百度、阿里在大模型赛道杀得头破血流,腾讯、字节忙着用AI优化内容推荐时,网易却带着游戏里练出的AI技术,一头扎进了尘土飞扬的矿山。这波跨界操作,看似离谱,实则暗藏玄机——别人盯着C端流量红利,网易却在B端产业升级里挖到了真金白银。
一、游戏AI练出的“机械操控术”
别以为网易的AI只懂给游戏角色捏脸。网易伏羲实验室从2017年就开始“偷偷练功”,在《逆水寒》里搞出的智能NPC,能像真人一样跟玩家唠嗑、做任务,背后是千万次训练出的场景决策能力;游戏里挖掘机虚拟仿真系统,能精准模拟机械臂受力、物料流动——这些看似为玩家服务的技术,恰恰成了跨界矿山的“敲门砖”。
2024年推出的“网易灵动”机器人品牌,直接把游戏里的虚拟操控搬进了现实矿山。在山西某露天煤矿,网易的挖掘机器人能自主识别矿堆大小、计算铲斗角度,装车效率比老司机还稳——人工操作时,新手可能漏装半铲,老手也难免疲劳出错,而AI能保持80%的人工效率,还能24小时连轴转 。这背后,正是游戏引擎里炼出的物理仿真技术,把虚拟世界的“毫米级操控”搬到了现实的钢铁机械上 。
二、矿山AI的“降本账”:一台机器人=3个老师傅
矿山老板为啥愿意掏腰包?算笔账就懂了。传统矿山一个挖掘机班组至少3人倒班,月薪合计得3万多,还得承担工伤、设备损耗风险。而网易灵动的挖掘机器人,初期投入虽高,但长期来看,单台每年能省人力成本20万以上 。
更关键的是安全。2023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数据显示,全国矿山事故中,30%发生在装载作业环节 。网易的远程操控系统,让司机坐在空调房里就能操作,彻底避开了塌方、粉尘这些“要命的风险”。在江西某铁矿,机器人上岗后,该环节事故率直接降到零 ,这可不是钱能衡量的。
今年7月发布的“灵掘”模型更狠,能让挖掘机自己判断“先挖哪块石头、怎么装不洒料”,70%的时间不用人管 。就像给机械臂装了“大脑”,这在全球矿山AI里都是独一份的技术。
三、不卷大模型,网易的“差异化生存术”
现在AI圈都在比“参数规模”,网易却反其道而行。别家大模型追求“啥都懂”,网易专攻“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比如让机器精准抓握、判断受力。这种“具身智能”思路,恰恰踩中了国家“AI+实体经济”的政策风口 。
看数据就知道这步棋多聪明:网易灵动的机器人已经进入10多个省份的50个项目 ,覆盖矿山、港口这些“硬骨头”领域。而游戏AI的底子还在持续发力:用《逆水寒》里的NPC交互技术优化设备预警系统,让机械故障提前24小时被发现;把游戏地图生成算法用到矿山三维建模,效率提升3倍 。
这种“游戏技术反哺实体”的模式,连行业专家都点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王李管就评价:“网易把虚拟世界的训练经验用到现实,大幅降低了工业AI的落地门槛 。”
四、挑战不小,但这才是真“硬核创新”
当然,网易的路不好走。矿山机械品牌林立,卡特彼勒、三一重工这些巨头也在搞智能化,网易得证明自己的技术更能打。而且不同矿山的岩石硬度、气候条件千差万别,AI模型得“入乡随俗”,这需要大量实地数据训练。
但换个角度看,正是这种“难啃的骨头”,才让网易避开了大模型的红海。当别人还在为模型参数吵架时,网易的机器人已经在矿山里赚起了真金白银。这种从虚拟到现实的技术转化能力,或许才是AI时代最值钱的本事。
参考资料:
1.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2023年全国矿山安全生产统计报告》
2.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官方发布《网易具身智能技术白皮书》
3. 《中国矿业报》对网易灵动矿山项目的实地报道
4. 网易伏羲实验室官网技术成果公示
个人观点,反供参考!
善意提醒:若认可加关注→为您节约宝贵时间 ,扩展认知及拥有现成资料库随时查阅。
内容提及地域:北京市、江西省、山西省、北京市
IP属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