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观察】AI不是神不必膜拜 亦无需恐惧
2025-08-07 18:20:00  东方财富网   [查看原文]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人类对AI(人工智能)的心态是复杂的,既有着无限憧憬,又对可能的失控充满恐惧。

对AI的恐惧,其本质还是源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未知和无法掌控的恐惧。这好比先民对神明的崇拜,因其自身能力的有限而在自然面前显得渺小,于是就把对未来的不可知和无法掌控的命运寄托在神明身上。而信仰的本质,则是把自己的希望托付给神明。背后的逻辑,则是源于人类精神上的弱小。

人类对神的崇拜起源,涉及人类学、心理学、哲学和宗教等多个领域。早期人类面对自然现象时,因缺乏科学解释,常将其归因于超自然力量,这种对未知的焦虑,促使人类创造“神”来赋予世界意义和可控感。在面临生存和环境压力时,对神的崇拜则成为缓解生存焦虑的工具,并试图通过祭祀或祈祷“控制”不可控的自然力;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及对来世的渴望也是重要动因。

哲学意义上,信仰是将希望托付给神明的行为。于是神成为意义的象征,藉此帮助人类应对存在的不确定性。同时,信仰也是权力与控制的投射。因人类在精神上的弱小,于是将自身无法掌控的命运托付于超自然力量,而神则被想象为全能的存在,藉以弥补人类的有限性。

现代人对AI的恐惧同样源于对未知和失控的焦虑,以及对超级智慧伦理的担忧,其与人类对神崇拜的起源,是类似心理反应。

AI作为一种超出传统理解的科技,其发展速度和潜能使人类感到难以掌控。就像古人面对自然或宇宙的无力感,AI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则触发了类似心理机制。人类害怕AI一旦超越人类智慧后会威胁人类生存,这与对神的敬畏异曲同工,即对超出自身能力的存在感到不安。

此外,有些人希望借助AI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医疗、自然灾害),这类似一种“技术信仰”。反过来,对AI的恐惧也像对神明的恐惧,担心AI会“审判”或“惩罚”人类。

无论是信仰神明还是恐惧AI,背后都反映了人类在面对无限可能时的有限性。人类试图通过借助外部力量来弥补自身的弱小,又想通过自我掌控来对抗未知。而这种二元对立在AI时代更加明显:一边是技术乐观主义者,相信AI会带来乌托邦;另一边是技术悲观主义者,担忧AI未来会面临失控。从而体现出人类精神上的弱小与控制欲的矛盾。

现代人类对AI的恐惧类似对神的敬畏。早期人类将自然现象“神化”以缓解对未知的恐惧,现代人类对超级智慧的担忧则反映了对技术失控的类似焦虑。两者都源于对超越自身能力的存在感到敬畏和不安。

人类对AI的恐惧本质上是对未知和失控的投射,与古代的神明崇拜有相似的心理机制。而超级智慧又将这种恐惧推向极致。而二者之间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AI由人类所创造,但目的却不是为了造神,再供自己崇拜。与此同时,AI又触及了人类恐惧、信仰和控制欲的核心。

AI的潜在力量类似“神”,可能带来崇拜或恐惧的两种极端,但无论哪种,都难以完全消解人类内心的不安。

技术乐观主义者类似于“无神论者”,相信人类可以通过AI“战胜”自然和社会的限制;而对AI的恐惧者则像“有神论者”,将AI视为一种近乎神秘的力量,担心AI会颠覆人类的地位。二者的对立反映了人类的复杂心理:人类既是造物主,又是可能的受害者。

AI时代或许需要有一种新的平衡:既尊重科技的潜力,又保持对未知的谦卑。坚守“以人为本”的伦理原则,服务人类福祉,而非取代或威胁人类,包括透明、公正、问责和安全的原则。通过设计和治理,将超级智慧从“威胁”转变为“伙伴”,把AI视为人类的帮手,而非人类命运的主宰者。藉此,或可缓解人类对命运失控的担忧。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