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睿报
2025年第23/24/26期
为学习借鉴上海为增强科技创新工作战略敏捷、密切跟踪全球科研动态的做法,即日起,《科创睿报》将聚焦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阶段,每日搜集筛析具有风向标参照价值且与“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和“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有匹配度的前沿信息,供各位领导同仁阅鉴。
01
江西沃格光电玻璃基Mini LED灯板实现规模量产
7月23日,沃格光电的GCP(玻璃基电路板)Mini-LED灯板项目实现规模量产,标志着该产品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与此前为海信提供的整体背光解决方案不同,沃格光电在本项目只向客户供应完成线路制程的前段产品,类似于传统PCB(印刷电路板)厂商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仅负责根据客户提供的图纸在PCB板上制作电路,而焊接电子元件(显示领域为灯珠封装)的后段工序则由客户自行完成,产线具有更强的适用性,不再局限于背光模组,而是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制程版本,适用于多类显示模组制造。
玻璃基电路板是在表面极为平整的薄片透明玻璃上实现精密镀铜电路的基板材料,与传统有机电路板(通常为树脂材料)相比,玻璃基电路板具有低热膨胀系数、高机械强度、耐高温性、高布线密度等特点,被视为半导体、显示等领域集成电路新一代基板解决方案。沃格光电是中国玻璃基板研发、制造头部企业,也是全球少数拥有全制程工艺能力和制备装备的公司。目前,沃格光电玻璃基电路板产品线已划分为前段和后段两部分,并分别设立对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团队。前段产品面向非终端品牌客户,用于Mini LED显示模组制造;后段产品面向终端品牌客户,用于整机制造。
【睿视点】玻璃基电路板属于玻璃基封装技术的基础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在Mini-LED领域,其高平整度、低热膨胀系数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印刷电路板散热和翘曲变形问题,海信G9显示器、雷曼220英寸Mini-LED显示屏等量产产品均已开始使用该技术,未来有望进一步普及并向集成电路产业拓展,挤占传统PCB板市场空间。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是青岛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也有配套的玻璃基板和PCB基板企业,需密切关注该方向进展。
(研究员:宋伟)
02
临港实验室发布多智能体虚拟疾病学家系统——“元生”(OriGene)
7月28日,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临港实验室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发布了国际首个专注于靶标发现与临床转化价值评估的多智能体虚拟疾病学家系统——“元生”(OriGene)。“元生”系统旨在破解新靶点发现中面临的效率瓶颈与知识整合难题,探索一条由AI驱动的自动化、规模化靶点发现新范式。
“元生”系统采用了多智能体协同工作的架构,引入“批判智能体”和自我迭代机制,并接入了实时更新的文献与专利情报库。系统还内置了临港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多组学大模型“BrainCopilot”。
在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合作中,该系统在两个真实的肿瘤研究案例中展现了其潜力。在肝癌研究中,“元生”自主完成了从数据挖掘到机制分析的全链条工作,首次锁定一个名为GPR160的“孤儿受体”为潜在新靶点。在结直肠癌研究中,系统则从众多候选中筛选出ARG2作为新靶点,并自主设计了相应的环肽分子作为验证工具。
【睿视点】智能体是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热点方向,但在科研开发上尚未出现有较大影响的代表性产品。临港实验室是聚焦生物医药与脑科学领域研究的国家实验室。临港实验室采用垂直大模型+专业数据库+多智能架构,使“元生”系统具有了从数据到假说、再到初步验证方案的全流程自主涌现能力,为AI驱动的药物发现提供了有力的科学闭环证据。
(研究员:檀壮)
03
浙江大学发布全球首台神经元规模超20亿的类脑计算机
8月2日,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布新一代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Darwin Monkey(以下简称“悟空”)。“悟空”支持的脉冲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神经突触超过千亿,其神经元数量已接近猕猴大脑规模,在典型运行状态下功耗约为2000瓦。这是国际上首台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的基于专用神经拟态芯片的类脑计算机。
“悟空”搭载了960颗达尔文3代类脑计算芯片,整体由15台刀片式神经拟态类脑服务器组成。该芯片由浙江大学牵头、联合之江实验室于2023年初研制成功,单颗芯片支持超过235万脉冲神经元与亿级神经突触,并支持类脑计算专用指令集和神经拟态在线学习机制。“悟空”还搭载了全新一代达尔文类脑操作系统,实现了神经拟态任务的并发运行与资源的实时优化。团队已在平台上部署了多项智能应用验证,能够运行DeepSeek类脑大模型完成逻辑推理、内容生成和数学求解等智能任务,还能够模拟包括秀丽线虫、斑马鱼、小鼠以及猕猴等不同神经元规模的动物大脑。
【睿视点】类脑计算机研发是当前全球科技领域的热点。此前,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是Intel的Hala Point系统,其神经元规模为11.5亿。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问天I”类脑计算机神经元规模为5亿。“悟空”研发团队负责人为浙江大学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潘纲,团队利用2.5D先进封装技术研制出晶圆级超集成达尔文3代类脑计算芯片,是目前神经元规模最大的数字式神经拟态芯片之一。“悟空”具有大规模、高并行、低功耗等特点,可作为神经科学家研究脑的仿真工具,提供新的实验手段探索大脑工作机理。同时,人类的推理能力和效率远超当前人工智能,“悟空”计算机仿脑的工作机制和超越人脑的运算速度,将为未来类脑AI的研究提供强大的支持。
(研究员:肖强)
04
武汉禾元生物国内首个重组人白蛋白药品获批上市
7月18日,武汉禾元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商品名:奥福民)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30g/L)。该药物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白蛋白产品,采用了创新的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表达体系,具有均一性好、可杜绝血源性疾病潜在传播风险等优势。禾元生物致力于植物源重组蛋白表达技术,建立了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高效重组蛋白表达平台(OryzHiExp)和下游技术重组蛋白纯化技术平台(OryzPur)。数据显示,公司已实现20-30g/kg糙米人白蛋白表达量水平,远超传统血浆提取技术的生产效率。
【睿视点】人白蛋白广泛用于肝硬化腹水、失血性休克、严重烫伤烧伤、术后扩充血容量等治疗,在我国市场需求约为1000吨/年。目前我国临床治疗用人白蛋白主要有人源血浆提取和海外进口两种供应渠道,其中超60%依赖进口。重组人白蛋白可通过毕赤酵母或转基因水稻等表达系统生产,奥福民利用基因工程水稻作为“工厂”,显著降低人白蛋白的生产成本,有望解决人白蛋白长期面临的供应和安全问题。此外,通化安睿特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毕赤酵母)于2024年4月在俄罗斯上市,主要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和低蛋白血症治疗。目前国内Ⅲ期临床试验圆满完成,正在推进国内上市进程。重组人白蛋白的上市为开发高值天然产物底盘材料,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赋能医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员:姜雪姣)
05
百图生科联合追光生物以AI大模型赋能高通量单细胞筛选
7月17日,百图生科与追光生物达成战略合作,结合AI大模型与高通量单细胞筛选技术,以加速抗体疗法开发,提升筛选效率与成功率,为新药研发带来关键助力。追光生物所研发的OptoBot系列产品能对数万个分泌抗体的浆细胞进行快速分离、培养与分析,产生的关于单个细胞功能特性的海量、高质量数据集,为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提供了全新基础。百图生科基于自研的生命科学基础大模型xTrimo所构建的先进AI智能体系统,通过与追光生物的先进设备相结合,可以为行业客户提供更好的图谱构建、蛋白功能预测、候选优选等多重能力。
百图生科是生命科学基础大模型的全球先行者,2024年发布的全模态生物大模型xTrimo V3,以2100亿参数量刷新全球最大规模的生命科学AI基础模型纪录,能够解码基因组、蛋白质、细胞、生物系统的底层规律,大幅减少对传统实验模型的依赖。追光生物研发的OptoBot系列产品,融合了光电镊技术、微流控技术、荧光染色和蛋白质标记等核心技术,实现从单细胞导入、培养、表征、分选到导出的全流程自动化。
【睿视点】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仪器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科学研究的范式。在传统科研场景中,科学仪器扮演被动执行者的角色,其功能受限于预设程序与操作者的经验;而AI使科学仪器具备自主感知、实时决策和持续进化的能力,催生出具有自主认知能力的“智能实验室”新物种。近日,北京印发《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强调利用AI技术加速科学研究的新型范式;上海徐汇区打造“AI+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将锚定万亿级赛道,锻造智能仪器仪表“创新策源地”。建议我市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的场景应用,鼓励校企对接、协同创新,打造科学发现智能化、自动化和跨学科协作的青岛模式。
(研究员:银红梅)
END
来源/互联网空间
供稿校对/供稿研究员编辑/张由丽 技术/赵娜
内容提及地域:江西省、吉林省、河南省、山东省、上海市、北京市、湖北省、浙江省、青岛市、通化市、杭州市、武汉市、北京市、上海市、商丘市、闵行区、拱墅区、徐汇区、宁陵县
IP属地:中国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