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药监局 63 号公告的发布,像一颗精准制导的 “政策导弹”,直接扎进了眼科产业最沸腾的战场 —— 高端医疗器械。
这不是一份普通的监管文件。它的每一个关键词,都与眼科近年砸重金攻坚的核心技术严丝合缝:AI 算法、影像软件、生物材料、机器人、脑机接口…… 过去,监管常被视为 “守门人”,而这次,它主动站到了技术前沿,甚至比产业跑得更快半步。
但制度从来是把双刃剑:一面是快速注册通道、合规成本降低的红利,另一面是灰色地带被曝光、企业需直面公开答辩的挑战。对眼科企业来说,真正的考题不是技术突破,而是如何把 “合规” 变成 “竞争优势”—— 它现在直接挂钩估值、市占率,甚至全球化速度。
当监管递来制度杠杆,谁能找到足够长的 “力臂”,撬动技术、资本、临床、供应链与全球市场的连锁反应?我们从四个维度拆解这场变革,看眼科产业如何借政策东风,迎来技术、市场、资本的三重共振。
AI 算法:从 “单次签证” 到 “多病种护照”
过去,AI 眼底筛查的注册流程像办 “老式签证”:查一个病种,就得重新排队、重交材料,繁琐又耗时。比如一款能同时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黄斑变性的 AI 系统,要逐个病种审批,时间和资金成本翻倍。
63 号公告彻底改写了规则:给 AI 算法发 “多病种护照”。只要底层架构通过验证,新增病种像 “加签” 一样快速增项。文件明确围绕大模型、多病种识别、基础数据库制定通用指南,直接打破单病种注册壁垒。
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研发路径更稳定高效。国内某眼科 AI 企业的眼底筛查系统,此前已落地多家医院,新政后无需重复注册,就能低成本拓展病种,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但便利背后有硬约束:
数据主权:训练集必须在国内脱敏、标注、锁版本,跨境云调用需备案
动态迭代阈值:算法更新若让敏感性降 5% 或特异性降 3%,必须补做临床试验。
这要求企业从一开始就搭建本土数据集和算法监控体系 —— 否则,高昂的迭代成本可能拖垮企业。谁能在数据质量、算法优化、合规管理上占先,谁就能在 AI 赛道领跑。
OCT 软件:终于拥有 “独立械” 身份
过去几十年,眼科软件一直是硬件的 “附属品”。OCT 设备的图像重建算法、数据处理程序,只能跟着硬件卖,没法单独定价、入院,更别提参与集采。
63 号公告用 “按功能属性分类” 替代 “按硬件形态分类”,明确 “流程优化软件” 可独立审查。这意味着:软件能单独赚钱了。
对蔡司、海德堡、拓普康等 OCT 巨头来说,过去搭售的 “算法保险丝” 成了新生意;对国产厂商,这是避开硬件短板的机会 —— 用软件差异化实现 “软件定义 OCT”,从 “硬件依赖” 转向 “软件驱动”。
国内某企业的 OCT 智能影像分析平台,以前只能附在硬件里卖,现在能独立上市:它不仅能扫描视网膜,还能靠 AI 实时分析厚度、血管指标,提供精准诊断建议,附加值直接提升。
但独立身份也意味着更严监管:新增 AI 模块必须重审,图像重建算法要提交 “可解释性报告”。让 “黑箱” 变 “白箱”,成了软件厂商打入市场的关键。
真实世界数据:从 “临床记录” 到 “监管货币”
过去,眼科创新产品的验证几乎全靠随机对照试验(RCT)。但 RCT 成本高、周期长,像人工晶体的远期效果、ICL 术后稳定性,根本没法完全覆盖。
63 号公告把真实世界数据(RWD)纳入审评,相当于给数据发了 “监管货币”:企业能用更高效、低成本的方式,靠临床真实数据补证。
比如视网膜疾病治疗的长期疗效,现在不用等 RCT 跑完,医院的真实随访数据就能作为证据,加速产品注册和上市后监控。有临床随访能力的企业,能靠 RWD 快速推进产品落地,还能反哺产品优化。
但 “货币” 得有 “锚定物”:
•数据分 A(直接补证)、B(辅助证据)、C(无效)三级,质量决定能否用;
•医院必须接入国家药监局数据沙盒,实时传结构化字段;
•企业要给医院付 “数据合规服务费”,价格由省级联盟谈。
这成了数据能力的 “淘汰赛”:有强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企业,能靠高质量数据资产抢占先机;没合规能力的,只能被甩在后面。
国产设备出海:合规成 “跳板” 而非 “门槛”
以前,国产眼科设备出海像 “过五关斩六将”:人工晶体、眼底筛查系统要重做 ISO13485、CE 临床评价、FDA 510 (k),耗时长、成本高,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63 号公告简化了出口证明,给了两条 “快车道”:
数据互认:中国符合 ICH E6 (R3) 的临床试验报告,在巴西、印尼、沙特等 32 个互认国可直接用或仅补审,不用重做临床;
证明简化:《医疗器械出口销售证明》3 个工作日内办结,电子证和纸质证等效,在 32 国直接通关。
这对想布局 “一带一路”、东南亚、拉美市场的国产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但想真正 “出海”,光靠审批简化不够:得同步建海外临床中心,确保数据符合国际标准;还得考虑当地医保、定价、文化 —— 这些都影响国际化速度。
终极考题:组织能力决定谁能接住政策红利
63 号公告带来的不是简单的流程简化,而是整个眼科器械产业的重构。能不能把政策红利变成竞争力,关键看四种组织能力:
•监管翻译力:把算法、软件、数据翻译成 “监管语言”,快速对接政策要求
•临床运营力:把真实世界随访变成数据资产,而非零散记录
•国际同步力:让国内注册与海外准入同频,别等国内上市了,海外还没开始布局;
•资本套利力:借政策时间差融资,用资本加速技术落地和市场拓展。
眼科产业第一次站在 “制度 - 技术 - 市场” 的三重共振点上。谁能用组织能力接住这根制度杠杆,谁就能把 63 号公告的每一个字,都写进下一轮融资的估值里。
这场变革的大幕,才刚刚拉开。
IP属地:中国 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