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视:从AI新锐到安全先锋的链主跃迁
2025-08-07 09:44:00  东方网   [查看原文]

大众网 通讯员陈曦 报道

山东科创槐荫基地展厅里,一群大学生围在元宇宙GIS平台前,手指轻触,沉睡千年的齐鲁文物在数字空间焕发新生——这正是山东科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从普工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蜕变为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开拓者的生动缩影。

如今,公司已拥有超过30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技术,正在建设十二个新型智能服务云平台,成为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链主企业”。

企业转型,从传统到AI赋能的跨越之路

山东科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转型历程,映射出中国文化科技企业的进化轨迹。2023年创立之初,公司主要从事基础文化服务,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家文化型科技企业,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全面赋能智慧城市数字化升级。

公司的发展理念始终如一:技术创新为先,服务敢于人先。二十余年来,山东科视坚持“做人民需要、社会需要,国家需要的企业”,打造一站式产业结构化、数字链条化、AI数字化服务商。

山东科视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企业定位上。公司已从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变为以AI技术为核心的文化科技融合体,在可视化智能体产品中不断拓新建设理念和设计思路。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实践样本

山东科视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公司融合自动机械动态、幻影成像、巨幕、多屏互动数字交互等前沿技术,结合AI、VR、MR、XR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可视化、体验式、定制型文化衍生品。

2024年,科视文化积极参与济南创意设计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积极链接高校、企业与社会需求内容发挥桥梁作用。公司开放的技术资源与高校创意人才的结合,催生了一批兼具文化内涵与科技表现力的优秀作品。

面对AI技术浪潮,公司主动求变。济南文化创意学会副会长张博在行业会议上建议增设AI技术应用特殊板块,探索AI赋能文化创意的新路径,这一建议获得社会单位积极响应。数字公共安全,文化科技企业的跨界突破,山东科视的技术能力在公共安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推出的山东科视“数字化工程”移动数字化执法指挥调度解决方案,通过执法记录仪+采集工作站+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的智慧联动,实现了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的目标。

山东各科视智慧移动执法解决方案依托5G网络,可实现全国范围内不限距离视频会议、集群对讲、定位、AI识别,以及调度管理功能。在公网对讲的同时,实现图文上报、实时视频回传等多媒体服务。这一解决方案已在全国各省市形成成熟的大规模落地案例。系统通过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搭载先进的4G/5G执法记录仪,对执法现场进行全程实时监督,对执法轨迹、执法范围、执法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让执法活动更加科学精准。

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生态

山东科视的人才战略独具特色。打造校企高速直线对接服务,对院校优秀学生在科研项目上不断尝试研发科视视觉体系,实战教学,打破线上程序化、固态化,实现实验的真实与可靠性,让成果能真正转化,育人方面,企业渴望人才,人才是发展的根本,用经验实战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真正实现毕业即就业的长远发展。

链主企业,驱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文化科技领域的链主企业,山东科视在产业生态构建中发挥核心作用。企业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开放、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与输出等多种方式,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在平台建设方面,山东科视打造的“十二个新型智能服务云平台“”已形成完整的技术服务矩阵。这些平台不仅服务于文化科技领域,更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山东科视的链主地位体现在标准制定和产业引领上。面对未来,科视文化锚定新方向。公司将继续强化文化与AI、元宇宙等技术的结合,为文化创意产业注入科技动能,在数字公共安全领域深化布局,拓展文化科技融合的新边界。

山东科视董事长董永在近日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代表谈到并描绘了公司未来图景:“随着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我们将继续深化与高校合作,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真正的产、学、研、业(就业)的四维一体企业生态链。”

山东科视园区里,石河子大学实习生小石轻点屏幕,AI数智人开始用山东方言讲述齐长城故事,非遗传承人通过云端指导着数字修复工作。这些年轻人不曾见过二十年前那家劳动密集型的文化企业,只看到眼前这个技术开放平台正在重塑齐鲁文化的未来。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