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AI助力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影响力有多大
2025-09-21 14:29:59  腾讯   [查看原文]

周六晚上7点,我参加了一场线上的地理教研活动。这是纯民间自发组织的教研活动,从主持人、主讲人到进直播间参与活动的地理教师,全都是一线教师、自愿参加,没有报酬、没有学分、更没有证书,但是主讲人准备的非常充分,内容质量非常高,纯干货。线上所有参与听课的老师热情高涨,一直在互动,会议结束之后,大家的讨论久久不息,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中午。

这是一次《Ai与地理教学融合》的实践分享,主讲人是江西一位年近50的高三地理教师--陈晓斌老师,具有丰富的地理教学经验和对ai一直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的热情,所以他的分享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多的是惊叹不已和由衷地佩服。

陈老师主要分享了Ai在4个方面的应用实践。

第一个是Ai成为老师的写作助手。

陈老师将《中国国家地理》中的专业文章让AI进行改写,以高中生为阅读对象,使其适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并且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文字方式表达出来,非常受学生欢迎,这样就可以轻松帮助学生拓宽地理视野。

第二个是ai成为老师的阅卷助手。

一线老师特别是高三的老师都知道,最辛苦的就是综合题阅卷,非常费眼睛费精力,但是高三的模拟考试又非常频繁,所以老师们阅卷压力很大。陈老师结合自己的阅卷体会和编程功底,用ai编写了一个阅卷小程序,辅助老师批阅综合题。而且经过训练,Ai批阅非常稳定,比老师的批阅还要准确。特别是在大型考试阅卷的时候,当老师们阅卷数量很多,而且全市一起阅卷的时候,阅卷质量其实是没有办法保障的。陈老师用自己编写的程序来辅助阅卷,不仅减轻了工作量,提高阅卷效率,而且阅卷完成之后还可以用ai来对学生答题质量进行分析,对后期的教学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这一点是一线老师特别需要的,特别是当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好用的批阅综合题的软件,陈老师已凭自己的能力创造出来,而且无私的分享了自己的程序,这太了不起了!

第三个部分是ai成为老师的命题助手。

这一点我也有尝试,但是角度不一样。我一般是提供一篇学术材料,提供几个命题视角,让ai来编写设问、选项及参考答案,最后我来进行优化。但是陈老师的做法很特别,他设计了一个长期坚持的活动,通过微软Bing网站搜索世界各地有地理特色的图片,让Ai根据图片信息设计一组地理选择题,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赏图回答,答对的同学获得“Bing killer”的称号,还有物质奖励。可以想像,他的学生每天多么盼望上地理课啊!

最后一点是ai成为老师的专业助手。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遇到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老师也拿不准的时候经常会请ai来帮忙,这一点老师们平时备课时会经常用到。但是陈老师的做法也很高级。他会用AI帮助制图,比如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生成非常逼真的地貌图,还会将不太清晰的地图用AI快速转换成放大图、清晰图或素描图,方便印刷。他说平时的教学没办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所以他会用ppt加文档的方式让ai设计成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很好的解决了学生个性化的问题,这一点也非常值得借鉴。

会后讨论的时候,老师们热情高涨,都想知道陈老师是怎么编程的,能不能分享自己的阅卷小程序,放大图片用的什么AI……陈老师都一一回答,阅卷小程序也免费分享,还分享了一个大大的地理专业资料库,特别特别实用。

一个小时的线上教研活动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开,而且还有很多没赶上的老师要求看回放,要补回这一节课的损失。可见老师们不是不愿意参加教研活动,只是不愿意参加例行公事的、毫无收获的、作秀式的教研活动。

而这样一种民间的、纯自愿参加的、但是干货满满的教研活动,老师们积极性非常高。而且这个活动后劲很强,以我自己为例,昨天一个小时的线上分享,很多AI和功能都是第一听说,深感自己的落伍和闭塞。所以活动结束之后,迫不及待的尝试了好几个AI工具,还用陈老师分享的小程序注册了阿里大模型,希望后面能用这个阅卷系统来提高阅卷效率,还有很多陈老师提到的教学活动的做法,也想学习尝试……

这次教研活动对一线老师的影响应该是深远的,希望这样的活动越来越多,让老师们的成长感、充实感、成就感越来越强!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