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可以说是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更是量产元年。机器人越来越能整活儿,资本也越来越为之疯狂。有人从中看到了未来,有人看到了泡沫。
当我们还在看一众机器人表演时,有位低调的“超级蓝领”,早就到上汽通用“搬砖”去了。连Figure(美国人形机器人“明星”企业)的CEO都亲自给它点赞。它就是对标特斯拉擎天柱的开普勒K2大黄蜂。
近日,观察者网·未来方法论栏目来到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对话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CEO胡德波。胡德波说,开普勒约80%的零部件为自研,得益于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等核心技术,大黄蜂可实现30公斤负重和8小时续航。
他认为,目前在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当中,中国凭借强大的供应链、丰富的应用场景、惊人的迭代速度等优势脱颖而出。中国、美国在第一梯队,欧洲一部分国家是第二梯队,传统的机器人大国日本反而掉队了。
以下为对话实录:
【对话/胡德波&王慧 编辑/王恺雯、张菁娟】
观察者网:胡总您好。
胡德波:王老师您好,欢迎您到访开普勒。给您介绍一下,这是开普勒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
观察者网:哈喽,K2,你好。
K2大黄蜂:欢迎来到开普勒。
开普勒K2大黄蜂人形机器人 观察者网
胡德波:我们这台机器人是为工业场景打造的,给它的定位是蓝领人形机器人。
观察者网:它已经开始进厂打工了是吗?
胡德波:是的,已经在进行打工人的上岗训练。K2大黄蜂身高一米七五,体重75公斤,是一个强壮小伙子的设定。它的双臂协同负载可达30公斤,是全行业最强的。它的续航时间也是全行业最长的,充一次电,可持续工作8小时。这些设定都是对标工人的能力去设计的,因为我们对人形机器人的期望是它能够真正替代人去工作。
观察者网:大黄蜂一下子能让我们想起来的是特斯拉的擎天柱。它们两个是有什么共同的基因吗?
胡德波:我们跟擎天柱都采用了一个拟人设计,其中包括了旋转执行器、用行星滚柱丝杠的直线执行器来模拟人的肌肉运动等。基于行星滚柱丝杠的特性,大黄蜂和擎天柱都具有在负载、功耗等方面匹配工业场景的特性。
大黄蜂跟擎天柱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前臂和灵巧手这一部分。大黄蜂的灵巧手是可以快换的一个模式,因为我们是聚焦做工业场景,所以有的时候它并不需要每一个任务都用灵巧手,因此我们有一个快换机制,可以匹配不同的末端的夹具。比如说在做负重搬运的时候,我们会给它换上定制的一些末端的夹具,以实现更大的负载。
在负载能力上,我们甚至是强于擎天柱的。可以说,大黄蜂在工业场景里面的干活能力,比擎天柱是更强的。
同时,因为我们自研了很多的核心零部件,并且基于中国供应链的强大的能力,大黄蜂的成本是远远优于擎天柱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
2025年6月22日,浙江杭州,观众在杭州一机器人展上观看特斯拉擎天柱(Optimus) 东方IC
观察者网:30公斤的负重,8小时的续航,这在机器人里也是性能非常高的,开普勒是怎么做到的?
胡德波:这里面包含一项非常重要的核心技术——行星滚柱丝杠的执行器,这也是K2大黄蜂跟别家人形机器人非常不一样的地方。在对应人体肌肉群的部位,所配备的长柱状执行器均采用该技术。它能够输出大负载的推拉力,功能类似人体肌肉群,可被视为“机器肌肉”。K2大黄蜂的大臂、小臂、大腿和小腿全部搭载了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全身共计14个。
负载能力最强的是大腿,像这样一个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最大负载力可达800公斤。这一负载水平足以拉起一架三角钢琴,或一辆重载的摩托车。
观察者网:所以K2大黄蜂力气大,主要是因为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
胡德波:是的。除了力气大之外,不管是大负载、小负载,它的传动效率或者转化率都非常高。
如果是一个旋转架构的机器人,像这样站着,它的每一个关节都在大电流,在输出很大的这个力气去抵抗它全身的重力。那样架构的机器人可能只是站在那里,两三个小时就没有电了。而K2大黄蜂如果静态站立。可以站20多个小时。在实验室的平地行走测试中,它可以连续行走10个小时。
开普勒K2大黄蜂单手举起五公斤重的哑铃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我对续航比较有概念的是我的手机,比如说我用它来打游戏,它的续航时间往往较短,但我如果只用它来聊天或者是看看网页,续航时间明显变长,这个道理是不是也同样适用于机器人呢?
胡德波:是的,如果它搬很重的重物,并在崎岖的路面行走,它的功耗会显著加快。我们有一个测算,如果是综合工况,比如在工厂里干活,它大概充一次电,可以连续干8个小时。
工厂里面的工人,他们也不是一直在搬重物的,他可能会搬一下,再走过去,这时候他其实是空手的。所以在持续搬运重物的场景中,机器人的干活能力一定是比工人强的。因为它的肌肉是不会累的,只要保持供电,就不需要休息,可以持续地工作。
此外,行星滚柱丝杠还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它的磨损特别慢,使用寿命会非常长。
观察者网:寿命有多长?
胡德波:可以轻松干到上万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