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通讯员 许怀芝 记者 乔云)近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出现了一位与众不同的“讲解员”——它不仅能对运河文化如数家珍、随时回应游客提问,更能以生动风趣的方式,将千里运河的千年故事娓娓道来。这款名为“运河通”的AI智能讲解机器人,由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本科生团队独立研发,目前已正式投入展厅使用。
在“运河上的舟楫”展厅中,“运河通”凭借其流畅清晰的讲解与灵敏的响应吸引众多游客驻足互动。面对一件唐代船模,它用富有表现力的语音介绍:“您眼前的是唐代漕船复原模型,船长15米,宽3米,载重约30吨,相当于两辆现代卡车的运量。您是想了解它的航行故事,还是制造工艺呢?”游客纷纷抛出问题,而它应对自如、对答如流,引来阵阵称赞。
“这个机器人讲得太有意思了!”一位小学生兴奋地跟爸爸说,“它连古代船工怎么唱歌劳动都能学出来,好像带我们回到了那个时候!”带孩子参观的赵先生也表示:“我们问了很多细节,比如不同朝代船只有什么差别,它全都知道,知识量惊人。”七十多岁的陈大爷在运河边住了一辈子,也感慨地说:“机器人讲的很多典故我都是第一次听,科技让老历史活起来了!”
项目负责人陈超介绍,团队在研发中攻克了多项智能讲解的技术难关:“我们为‘运河通’定制了语音合成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数千小时的专业讲解录音,让它发音准确、自然,还富有情感。”另一负责人唐善恒补充道:“机器人依托庞大的运河知识图谱,团队整理了超百万字的史料,构建了涵盖人物、事件、文物等的完整知识系统。智能语音交互系统也能准确识别各类提问——即使问题口语化、不完整,也能理解其意图。”
“难得的是,同学们真正把技术用在了文化传播的实际场景中,”指导老师评价,“他们在项目中不仅提升了研发能力,更学会了用科技传递人文价值。”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庭俊表示:“项目实现了实训室到博物馆的从零到一突破。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了产品设计、系统集成与现场调试能力,这对我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据悉,团队正在持续扩充“运河通”的知识库与互动功能,未来还计划推出多语言版本,让这位智慧的“文化使者”向世界更多游客讲述中国大运河的灿烂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