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蓝象资本宁柏宇:只有这样的教育公司值得投!
作者✎ 鸡米
2014年6月,有人在百度知道提了一个问题:行业垂直领域是什么?回答告诉他,垂直领域是专一,不追求大而全,只做熟悉领域的事,更专业、更权威、更精彩是他们的信条。成立于2015年5月的蓝象资本几乎是投资机构中最早做专业教育领域的VC,初始团队更是根正苗红的“教育人”,合伙人宁柏宇、沈文博均来自好未来战投部,基因的属性便决定这两人注定深扎教育行业。
以下为火柴盒&宁柏宇对话节选:
火柴盒:教育产业的特殊性在哪里?
宁柏宇:教育领域目前还不能达到赢家通吃。同一个领域,比如儿童英语,第一第二都做的不错,向下层看,三四名发展也很活跃,并且在正向盈利。教育的延展性很强,投资机会很广,不同于其他很多领域。
从投资策略来讲,教育行业投10个案子,头部2个带来6倍以上回报,很常见,中部的7个案子带来2倍左右的回报,尾部案子不赔不赚或死掉,算起来5年的回报率不低,不比TMT领域低,我们算了一下是2.6倍。
当下,美国的教育产业占GDP的8%,中国刚刚超过4%,但是中国GDP的增速快于美国,即使不算这个增速,如果未来教育产业占GDP比例会达到跟美国一样的量级,就说明中国的教育产业还有成倍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中国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可以达到5万亿,教育的投资空间仍然很大。
第一,教育行业的企业退出,IPO占很少一部分,但未来会越来越多。之前我预测2025年的时候有大约100家独角兽,即10亿美金以上估值的公司。现在看来,只会比这个数字多,不会少。
但教育类的公司,除了IPO退出之外,并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退出渠道,像美国的教育公司体量没有那么大,因为美国主要的教育公司,主要是4种并购退出,教育公司并购、出版公司并购、互联网公司并购、PE并购,PE并购即私募股权基金拿几块教育资产比较大的股权、比如学校,把它经营好了再卖掉,教育公司退出渠道中并购是比例比较大的。
所以,这也说明很多教育公司其实不会长成那么大的体量,大约一至两个亿营收的时候,就是退出节点,这也是从退出渠道的角度上来讲,教育与其它类的公司的区分点。
第二,教育公司成长曲线是比较稳定的长期持续发展,偏线性,新东方、好未来都是连锁经营品牌型的,成长曲线有点类似沃尔玛,做一个好品牌可能长30年,教育是长期稳定的增长。
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是比较依赖于老师,所有人都力求降低老师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但无法更改教育行业的痛点仍然是师资。所以,老师增长的速度就是瓶颈,注定教育行业没有办法做到一年翻10倍,每年都翻10倍。
第三,教育公司与人息息相关,所有教育公司相对来讲,产品配置里都不乏人的因素,比如老师给学生上课,老师在网上给学生上课,无论教学方式如何变更,都离不开人。
因此教育行业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打磨就不能实现24小时无休、快速迭代,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人对人的影响,人有教化的过程,短时间难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以及知识积累。
第四,教育是有一定保障性质的行业,这个行业不可能纯商业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育是阶层社会流动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教育行业全部商业化,富裕阶层的人享受优质教育,社会阶层会愈发板结。所以,教育这块蛋糕,政府一定会宏观调控,而且是非常严格以及细致的政策限制。
另外教育其实是肩负意识形态传播作用的。所以,政府把K12、幼儿教育和大学都控制在手里,稍加留意就可以发现中国数学、语文教材的数量就是有限的那么几种。国家教材委员会会把教材统一度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以后大家学的东西相似度会越来越高,可见教育是一个在枷锁管控之下跳舞的行业。
全日制教育中,国家投入的经费力度很大,一年占了GDP的4~5%,大约是4万亿左右的投入,主要为校产建设、或师资费用。其中能给商业机构提供的机会,包括学校必要的产品采购空间,这个数目大约1万亿。随着教育产品的多元化,家长可以随意在课外选购教育产品,这部分大概也有1万亿的市场。
所以,2B、2C各1万亿的市场,规模足够,教育是一个可大有发挥的产业。
火柴盒:蓝象资本专注教育的优势是什么?
宁柏宇:2001年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第一波互联网,那时候是VC1.0;2008年的时候(7年之后)是移动互联网,VC2.0时代;2015年(又一个7年)的时候是产业互联网,我们基本是产业互联网里最早做教育投资的VC3.0机构。
产业互联网里很重要的机会,是风险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密切结合,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服务、获取更快的增长。换句话说,创业者不仅能聚集风险资本,还要能聚集产业资本,增强自我战斗动员能力。而蓝象就是教育创业者们的“后台”,给予资本的同时也给予认知和资源。
逻辑丨所有项目我们统一估值一千万,没有例外
火柴盒:如何去判断一个项目值得投资?
宁柏宇:在我们这个阶段,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因为我们投天使,估值1千万。
火柴盒:统一估值1千万?
宁柏宇:对,没有其它的估值。
火柴盒:有些比较大的企业会反对吧?
宁柏宇:有。一些项目营收2千万,我们也按1千万估值投3个点。
火柴盒:这种模式的逻辑是什么?
宁柏宇:之所以要把所有的项目都估值定在1千万,形成蓝象区别于其他的投资模式,也是基于我们独特的商业模式。
作为投资机构,只看重项目的盈利能力维度太单一,多维的投资机构更关注自身可以为创业者带来什么样的资源助力其发展,认知资源、市场资源、渠道资源、产品资源、金融资源等,汇聚多方资源之后,自然有项目找上门并且愿意接受估值,聪明的创业者懂得聚合资源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教育行业的信息化程度极低。而在2013年,教育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那就是全球性的数据终于深度介入教育。所谓“全球性的数据介入教育”其实是互联网真正走进了教育,如果我们按照不同维度细分教育行业。
按年龄段分:职业教育、大学生教育、K12、幼教、早教、家长教育。
按产品分:语文、数学、英语、其它学科教育、stem、体育、艺术等。
按产品形式分:2C端、2B端。2C端的有社群、内容、品牌、服务等各种各样的教育产品、服务;2B端有信息化系统、学校装备、设备、玩具、教具等,产品形式也很繁多。
商业模式角度:直接销售给C端客户;卖给B端客户,获取用户之后,再卖给C端。
所以,把教育行业细分之后,很多教育创业公司只做了其中很小一部分,但因为中国的整体市场规模,做任何一个细小分支,市场空间都不容小觑,蓝象都愿意关注。
从赛道角度来讲,蓝象不会对这个赛道的大小那么在意,其实投资很多时候都讲究投最大的市场,但对于我们这种投资模式,一个领域如果有10个亿的市场规模,我们也投了。为什么呢?整个市场有10个亿,第一名占20%,一年有2个亿的营收,2个亿营收估5倍的PS(价销比),已经10亿,我们1千万投进去,这已经是100倍回报,何乐而不为。
火柴盒:这样的投资是否流动性比较弱,或者没有办法退出?
宁柏宇:我们不会担心,企业的退出模式可以选择并购,蓝象的多数LP是教育领域的上市公司,有很强的投资需求,2亿营收,5千万利润的公司继续独立发展或者被战略并购都是非常好的标的。
但换个角度,我们并不一定希望所有公司未来都走并购路线,因为教育行业创新分两种。
第一种:延续性创新。
第二种:颠覆式创新。
比如VIPKID、百词斩此类公司,属于颠覆式创新,头部公司最怕的就是颠覆式创新,它们不怕延续性创新,这样的项目不容易弯道超车。
所以如果是延续性创新,最后大公司要走并购这条路,我觉得也不会痛心疾首,但在被收之前,还是可以做很久,做比较大。
现在我们的案子,80%可能是延续性创新,20%可能是属于有颠覆性创新潜质的项目。所有的投资人都渴望自己的项目里有一多半是颠覆式创新的,但这部分成功率就会低一点,80%延续性创新成功的比例非常高。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们都很看重。
火柴盒:会有赛道重合吗?
宁柏宇:赛道会有重合,因为教育不可能赢家通吃的本质原则,前3名都是我们看好的对象。
所以,我们对于项目选择的底线。
维度一:从市场规模角度来讲,只要市场规模超过10亿,蓝象就可以投资,所以很多项目都是“蓝海孤品”。
维度二:产品角度来看的话,必须得满足市场需求,哪怕需求不是太大,但必须找准用户痛点。
风口丨技术+教育是不可逆的路径
火柴盒:结合技术趋势,你怎么看过去几年教育产业发展的变化?
宁柏宇:精确来看应该是从2013年年中开始的,大概4年半时间,是移动互联网和教育产业结合的关键时段。但是这个过程我觉得会有7年,现在还有2年半没走。
移动互联网大规模渗透始于2011年,而2013年年中教育才开始走的原因是,技术进入到教育领域,会比技术进入其它领域更晚。
火柴盒:为什么教育是最后的领域?
宁柏宇:之前有一句话,教育是技术的倾销场。换句话说,当一个产品在教育中大规模使用时,这个产品或技术的发展也接近尾声。
新的技术出现的时候,首先进入军事、国防领域;第二个阶段进入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比如金融、大型的商业企业;接下来再进入普通消费者领域,消费者领域都用完之后,才会进教育领域。
火柴盒:在这样的后时代,技术与教育结合的结果有哪些?
宁柏宇:技术与教育领域结合,最主要的动因是移动互联网,借助移动互联网“轻”的特质,多数人开始思考教育领域里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媒体、自己的社群,移动互联网是不是能做更好的工具,比如在线口语练习,拍照搜题,在线题库、背单词等这些适合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媒体、社群、工具、内容等是第一波技术和教育的结合。
另外的结合形式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习效率,有四个方向。
方向一:通过技术优化备、教、学、练、测、评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
方向二:连接好老师和好学生,降低双向寻找的压力。
方向三:提升组织效率(B端),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的效率,提升学校教学品质。
方向四:构建新型学校,这是最为远大的方向。
2015年左右,中国A股允许上市公司的跨界并购,跨界并购的进入教育的股票很轻易就可以翻番,老教育资产加速证券化,一级市场投资增加,二级市场证券化通路打开,互联网人才涌入,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和教育密切结合,这些所有的要素,使得传统教育巨头的人才都陆续出来创业,这些要素积累起来的时候,过去的4年半风起云涌,这个行业里发生了剧变。
壁垒丨创新分6步,尚未走完整个闭环
火柴盒:您觉得教育公司的壁垒是什么?
宁柏宇:品牌。教育本质上来讲,机会成本占相当大比例,除了支付的钱以外,享用教育的人还支付了他不可重复的时间以及精力。所以,对于教育产品而言,信任置于首位。
火柴盒:但是教育是否也有不为结果负责的属性?就像成绩好坏,不在于老师,而是学生的努力?
宁柏宇:应试考试的结果是非常鲜明的,它有数据支持,只看个例当然会陷入绝境。比如哈佛、耶鲁,学生平均就业起薪势必比一般院校高,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你选择哈佛、耶鲁还是其它呢?四年时间付出的机会成本超乎想象。
火柴盒:所以,最终是用结果为品牌背书?
宁柏宇:是的。结果是个很重要的背书。如果你成绩好,就有消费者选择你。教育的品牌本质上来讲是势能和稀缺性。
火柴盒:传统教育转型的话,如何进化?
宁柏宇:无论如何要跟技术站到一起,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偏离技术,仅有的机会也会消失,很多传统企业面临转型,就会有切肤之痛,但这无法避免。
改造传统企业,业务一定要有拆分,新业务新套路,老业务以原有方式继续做,新业务换新人。彼得蒂尔在《从0到1》里这样说过:每一个初创公司都不得不做一场思维运动,那就是质疑现有的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转型的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真的要进行转型,我可以从这几个维度给到建议:
维度一:从理念层面,迅速靠近新技术,技术一定会改变教育,如果不去理解技术的重要性,就会加速被淘汰。
维度二:公司中要有长青的技术军队,囤技术、造技术、用技术。
维度三:新业务设置独立事业部、或构建独立项目运作。
维度四:引进资本,连接更多技术资源、产业资源、管理资源、用户资源。
创新分不同的阶段,初始为简单的科学创新,进化为技术创新,技术应用到产品,推动产品创新,之后到市场营销渠道创新,接下来组织形式创新,最后是商业模式的创新,目前教育创新在产品和营销环节,我很期待有更多的教育创业者都能完整打通这个闭环,获得成功。
*本文由火柴盒原创,作者鸡米(微信:E1hunter),主编韦龑。如需转载或寻求报道,可联系作者及火柴盒(ID:huochaihejiao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