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即将结束。这一年里中国互联网圈又涌现出了无数创业者,上演过大大小小的故事,但其秩序并没发生太大变化,这与西甲的格局很相似,腾讯和阿里有如皇马和巴萨,占据着绝对优势,尽管挑战者不断,但第一的宝座始终是两大巨头之间的较量。
然而,具体到这一年,没有哪一家公司像腾讯一样抢占这么多热点:今年最火的共享单车、游戏和小程序,都与腾讯有关。中国互联网圈,或者说国人的生活趋势,都能从腾讯身上得到体现。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075426893514733.jpeg lexo_img_end#
(图片来自:Yahoo 財經)
因此,基于以下三个标准:
市场业绩的表现
产品创新
未来的潜力
我们选择了腾讯作为 ifanRank 2017 年度科技公司。
最值钱的公司和最火的游戏
网上一直流传有这样一个段子:
腾讯有个老员工,每月收入除必要开销外全部买公司股票,不管涨跌,坚持了 7 年,生活俭朴,只有夏利车一辆,全家租房,工资一直很屌丝,目前资产过亿。
段子归段子,但腾讯上市 13 年来,确实很少让投资者失望,尤其是今年,腾讯的股票大概又造就了不少亿万富翁。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092586924800346.jpeg lexo_img_end#
2017 年 11 月 21 日,腾讯市值突破 5000 亿美元,成功超车阿里,是国内乃至亚洲首家市值超过 5000 亿美元的公司。要知道,在 2017 年初,腾讯的市值才刚刚达 2300 亿美元,不到一年时间里,其市值先后被刷新至 3000 亿、4000 亿美元直至翻倍,其股价也从不到 200 港元一路涨至 400 港元左右。
错过腾讯股票,大概是今年很多股民最后悔的事了。
支撑起腾讯市值的,自然是其不断攀升的业绩。
虽然是靠社交起家,但从营收来源来看,腾讯本质上是一家游戏公司。今年靠着现象级手游《王者荣耀》,游戏依然是腾讯最赚钱的业务。2017 年前 9 个月里,游戏业务一共为腾讯创造了 735 亿元收入,在总营收占比中超过 40%,远远甩开了这一领域的竞争对手网易。
诞生于2015 年的《王者荣耀》,刷新了业界对手游周期的认知,在 2017 全面爆发。日活超过 5000 万,至今仍高居 iOS 收入排行榜首位,业绩方面已无需赘言,腾讯今年能交出亮眼的成绩,军功章必定少不了《王者荣耀》的一半。
占据国人碎片化时间之余,《王者荣耀》还是热点话题的常客。它招致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数次点名批评,游戏是否需要分级的话题被再次提起,游戏中架空的历史和混乱的人物设定,甚至引发了该如何演绎历史和文化讨论。换而言之,《王者荣耀》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
正面也好,负面也罢,不可否认的是,腾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王者荣耀》的火爆,正是其影响力日益扩大的缩影。
小程序,在争议中前行
刚进入 2017 年,小程序上线就成为国内科技圈最受瞩目的事件。虽然这种轻型应用的形式并非微信首创——前有百度、UC 的“轻应用”,后有 Google 的 PWA,与小程序都有类似的目的,但微信显然是最投入的一家,大有“All in ”之势。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126906983073401.jpeg lexo_img_end#
(图片来自:简书)
不过自小程序问世以来,关于它的争论就没停止过,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小程序是运行在应用内的应用,这是否暗示着微信想要成为另一个 App Store 的野心,往大了说,腾讯是不是打算另造一个“微信 OS”?二是小程序的定位仍不清晰,大一点的厂商都做了小程序,也不乏有创业者投身其中并受到资本追捧,如“小睡眠”、“递名片”等,但到底是将流量和用户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是借助微信的流量为自己引流但同时也受制于他人,app 与小程序的取舍仍是个难题。
一年过去了,承载着为微信连接线上线下使命的小程序,最终火的反倒是一些线上的功能,如腾讯自家的“王者荣耀小程序”、“腾讯投票”、“群里有事”,以及一些基于社交的爆款小程序,如“匿名聊聊”和同样基于好友分享的电商类小程序,如“拼多多”等。这两天被作为重磅功能推出的小游戏,除了进一步占据用户的使用时间,与“线下”二字也并无关联。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144067014359015.jpeg lexo_img_end#
“摩拜单车”算是少数符合微信初衷的小程序,这主要是微信给了扫一扫直接进入其小程序的一级入口,与后来上线的“搜一搜”同理,主要还是依靠来自微信的流量。
这一年下来,从上线之初的火爆,到中期因微信的各种限制加之开发者找不到方向而归于沉寂,再到下半年随着线上搜索、二维码识别等功能的开放以及爆款和融资出现而重新吸引眼球,小程序的热度有如过山车般起伏,但总体还是呈上升之势。
而尽管争议不断,追捧和唱衰的都大有人在,但微信强推小程序的决心丝毫未见动摇:开放“搜一搜”入口、马化腾亲自站台乘车码、拉拢星巴克等大品牌、推出信用分等动作,说到底都是为了推广小程序,上一次微信在一个产品上如此下力气,大概还要追溯到微信支付上线之时。
未来,腾讯还要靠流量和资本讲故事
7 年前“3Q 大战”爆发时,正是腾讯最为动荡的一段时期。彼时的腾讯,正四面树敌,做电商,拍拍网一直半死不活;做支付,财付通无人问津;做搜索,“腾讯搜搜”也以失败告终……似乎除了社交和游戏,腾讯在其他领域都做不好,反而得罪了一票竞争对手和创业者。
不过,当年与奇虎 360 的那场闹剧,却也促使腾讯由封闭走向了开放,与其凡事亲力亲力,不如花钱让人为自己办事。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159667048873874.jpeg lexo_img_end#
纵观今天腾讯的商业帝国,电商、搜索、支付、出行等,一个都没落下,但除了支付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都是收购或入股其他公司而来。
最明显的领域莫过于零售领域,这是腾讯多年来的心病和短板。
线上的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线下的永辉超市,较有规模且不属于阿里巴巴的商家,大多被腾讯网罗至旗下。别忘了还有微信上不计其数的中小商家,在流量越来越贵的今天,“去中心化”的微信或许是这些商家更低成本的选择。
收购滴滴、入主摩拜,这几年出行领域的风口,腾讯也没有错过。
当然,对于自己擅长的内容,腾讯还是要亲自上阵的。
尽管今日头条来势汹汹,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最早的自媒体聚集地,依然是内容创业者们无法舍弃或忽视的平台。
面对微信公众号不可避免的数据下滑,腾讯也做好了两手准备,QQ 内置的“看点”和微信的“看一看”都被视为是腾讯应对今日头条挑战的防御型产品。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176827075861315.jpeg lexo_img_end#
(图片来自:17173)
腾讯影业成立时间只有两年多,却动作频频,《择天记》、《爵迹》等姑且不论口碑如何,但起码也都是大 IP 改编的热门影视。依托着已占据国内网络文学市场不只半壁江山的阅文集团,腾讯影业在影视资源方面自然也是近水楼台。今年 9 月双方就共同宣布了将对《全职高手》、《一人之下》等人气动漫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
如果说腾讯影业还只是空有票房,口碑欠奉,那么前不久在香港上市的阅文集团,则是腾讯在内容领域更为可靠的保障。11 月 8 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后,其股价一路暴涨,市值一度逼近千亿港元,当天收盘价就已超过发行价 80% 以上,成为港股 10 年来最火 IPO。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193987107146929.jpeg lexo_img_end#
(图片来自:凤凰科技)
而与其说阅文集团沾了“腾讯系”的光,倒不如说是阅文在国内网络文学市场的实力以及商业化方面的潜力,让腾讯在内容领域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
与零售息息相关的金融,腾讯也不想假他人手。早在 2014 年,微众银行就拿到了商业银行牌照,它最为大众熟悉的产品当属微粒贷。今年 8 月份时,微粒贷证实其贷款余额超 1000 亿元,规模已与四大行的一部分省级分行相当。前不久上线的“信用分”,亦是为后续的贷款征信业务作铺垫。
10 月获得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资格后,腾讯还开始在微信上卖起了保险,加上此前入股的众安保险、和泰保险和香港英杰华人寿,腾讯在保险业务上完成了财险、寿险和保险代理的三大布局。
马化腾希望腾讯有朝一日能“做成互联网上的水和电”,现在看来,腾讯确实在朝着这一方向前进。生态的一步步完善,是人们对腾讯的未来仍抱有信心的依据。
投资或许才是腾讯最擅长的事
腾讯 2017 年的活跃还表现在投资动作上。据不完全统计,腾讯在 2017 年的投资事件数量已经超过了 120 起,相当于每月至少 10 起。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211147134134370.jpeg lexo_img_end#
(图片来自:IT 桔子)
有观点认为,从投资规模来看,腾讯算得上国内最大的 VC(风险投资)了。也有人认为,腾讯的投资模式更接近于 PE(私募股权),因为它所青睐的是发展较为成熟的企业,换句话说,是每个行业的头部企业,以今年为例,六成的投资都是在 B 轮或 B 轮以后。
这样的投资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出于布局需要的战略投资,多出现在国内的公司,如摩拜、搜狗、永辉、唯品会等。腾讯给这些公司带来的不仅是巨额资金,还有更为宝贵的流量支持。而正是因为有了流量加持,腾讯总是得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股权或实现收购,例如 2013 年入股搜狗时,腾讯只花了不到 4.5 亿美元就拿到了 45% 股权,如今手头的股票价值已高达 20 亿美元。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232987179434076.jpeg lexo_img_end#
(QQ 和微信月活用户数增长趋势)
从腾讯最近几季的财报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QQ 和微信的用户量增长都在逐渐放缓。显然,在用户增长的天花板到来之前,如何从现有用户身上赚更多的钱,是腾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利用手头的流量助投资对象一臂之力,带动其增长,让自己的投资增值,不失为流量变现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阅文集团、众安保险、搜狐等企业初登股市便受热捧,便是“腾讯效应”的最好证明。
除此之外,腾讯还有一部分投资是属于财务性质投资,多见于境外的公司,如对 Snap、特斯拉、 Netmarble(韩国最大手游公司)等公司的投资。以 Snap 为例,腾讯在 2013 年参与了它 B 轮融资,今年年初 Snap 上市后,根据媒体预估,腾讯大约可以拿到 2.5 亿美元的回报,考虑到当初腾讯的投资金额只在 1000 万美元左右,收益率已是相当惊人。
在老虎证券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腾讯的投资规模约为 350 亿美元,是一家不折不扣的投资机构。当外界将目光聚焦于微信、小程序或者《王者荣耀》时,腾讯其实已经进入了投资收割期,而丰厚的回报,正是支撑其不断扩展边界,实现马化腾“数字生态共同体”愿景的基础。
总结
去年 ifanRank 评选的年度科技公司是滴滴,今年我们的候选名单中还有摩拜,这两家公司的背后其实都站着腾讯。
作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腾讯的成功其实也很能反映国内互联网圈的现状,即大公司赚钱的途径主要仍然是通过投资、游戏、广告等平台型玩法,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创新,顶多只能算是将已有技术创造出新的“用法”。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248587204948935.jpeg lexo_img_end#
(图片来自:Yahoo )
即将迈入第 20 个年头的腾讯,规模越来越大,业务越来越多,但营利仍离不开社交、广告和游戏这三大传统业务,并且这部分收入还在不断扩大。至于自己不擅长或不熟悉的领域,收购或入股无疑是最为快捷的途径。
#lexo_img_start http://upload.chinaz.com/2017/1230/6365023324265747231936376.jpeg lexo_img_end#
(腾讯核心业务营收趋势,根据财报整理,单位:亿元)
流量和资本压倒科技和创新,是中国互联网圈的主流。但凡有点规模的企业,在掌握了流量、积累了资本后,都免不了开启买买买模式。大到阿里、百度、网易这些巨头,小至滴滴、今日头条这些还在融资的“独角兽”,资本运作和商业并购几乎成了大公司巩固市场地位乃至建立竞争壁垒的主要方式。有钱,确实可以“为所欲为”。
诚然,这些公司也表现出了想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有所建树的决心,但很多时候仍是属于业务驱动或是出于防御考虑,尤其是腾讯,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更偏向实验性质,毕竟坐拥 QQ 和微信两个接近 10 亿月活用户的流量担当,已经能让它日子过得很舒服了。
我们衷心希望明年出现在这个榜单的公司,不仅是因为其出色的业绩,更因为颠覆性的创新入选。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我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