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印 放大 缩小
刚过去的2015年是不一般的一年,资本市场既经历了高歌猛进的杠杆牛市,又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股市急跌,一年间经历了牛熊切换,经历火与冰的双重洗礼。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梳理了过去这一年的十大舆情事件,其中几乎每一件事都与大盘的高歌猛进以及暴风骤雨紧密相连。
在市场与舆论的鼓噪声中,互联网+、国企改革、央企合并等概念紧跟着被杠杆推动的大盘一路高歌猛进。但高杠杆最终在6月份引起监管部门警醒,大盘在去杠杆中快速下跌,而监管层在下跌过程中的救市措施遗留下许多后遗症,如券业监管风暴、险资举牌潮。市场的巨幅跌宕还影响了《证券法》的修订,导致注册制改革最终以渐进的方式推出。期间,还有一个新三板,以急速膨胀的姿态,在争议声中走进舞台中央。
这一切的背后,更为宏大深远的背景,是跑步前进了30多年的中国经济进入关键节点。为下一个30年划定方向与路线、确定蓝图与进程的任务,落在了年末横空出世的“供给侧改革”身上。
股灾与救市:难题待解
上证综指在2015年6月15日登上5176.79点,彼时,股市巨幅震荡的能量储备也达到了极值。10天之前,证监会一则“禁止未经批准的两融活动”的政令,后来被舆论认为是巨震的开端。
6月15日后,随着市场开始快速下行,救市呼声四起。监管层随即采取了一系列细致入微的管理措施,从最开始的盘中表态、晚间披露两融数据,到推出实质性的政策,宣布暂缓IPO,限制大股东、董监高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等。证金公司以及21家券商在7月6日开始携央行提供的流动性支持入场救市。连日救市让A股7月9日开始反弹,此时创下的最低点位是3373.54点。
A股在短暂反弹后在8月18日又再次打开下跌通道,在“自主寻底”中创下2850.71点的近期新低。到了10月,A股开始一轮“疗伤行情”,直至年末。期间救市的后遗症不断显现:证金公司买入的“证金概念股”受到连番爆炒,IPO堰塞严重,等等。
当前,随着1月8日期限到来,最受市场关注的莫过于限制大股东减持的政策的存续问题,证监会在1月7日发布新规,要求大股东、董监高在3个月内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的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一。
减持重压或因新规而有所减轻,但因股市急跌而被限制的股指期货、新创设的股指熔断机制、以及证金公司持股得退出问题,都成为这场股灾所遗留下的待解难题。
去杠杆:剧痛之源
千股涨停是因为杠杆、千股跌停是因为杠杆,在2015年的资本市场舆论看来,杠杆是上半年牛市的动力又是下半年股灾的罪魁,是一切苦与乐的源头,资本市场被一个个杠杆撬动大起大落。因此,“去杠杆”也有足够的资格独立于股灾之外,入选2015年资本市场十大舆情事件。
清理券商场外配资、收紧场内融资融券、规范机构融资类收益互换,A股市场在2015下半年,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快速去杠杆之痛。未来,依照安全可控的监管要求,2015年的巨量杠杆规模或许难以重现。
在监管层看来,断开配资公司通过HOMS等信息系统与券商数据接口的对接,是打击场外配资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并没有准确估计到场外配资的巨大规模。
股市巨幅下跌之中,舆论总体认同监管层去杠杆的举措,但是对其方式、手段、时机的选择多有批评。
注册制:政策落地 市场仍有疑虑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来,注册制这一热点话题加速升温。
按照市场预期,推行注册制,现有发行上市的盈利门槛须取消,发行审核这项行政审批也将消失,发行审核委员会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交易所的上市委员会。这些都以《证券法》的修订为前提,而受累于2015年下半年的股灾,原定于8月进入二审的《证券法》修订草案延宕至今,注册制显然难以按照证监会早前在各种场合所宣告2015年内落实。
2015年末,舆论对于注册制推出时点极为敏感,从2016年3月注册制有结果的传言到IPO“申报到上市最快75天”的媒体误读,再到媒体引述“权威人士”透露注册制推出早于《证券法》整体修订的具体方案,各种传闻每每成为舆论热议焦点。
最终证明传言并非空穴来风。2015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中调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的决定(草案)》。该草案在12月27日获得了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实施注册制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务院作出规定,自2016年3月1日施行,期限两年。
面对市场人士关于注册制改革难以“单兵突进”、需要配套措施加以完善的担忧,证监会的态度表明注册制的推进是渐进的。12月9日,证监会官网发布的《积极稳妥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一文,文中提到“注册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对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不会一下子放开,不会造成新股大规模扩容。”
金融反腐:风暴仍在继续
2015年8月后,随着市场进入“灾后重建”阶段,监管层针对市场的直接措施已经减少,市场治理转入制度层面的司法监察。由此带来的从监管层本身到银行、券商以及私募等机构,再到上市公司本身,这些重要市场主体的人事巨震,让舆论既震惊、愤怒,又无尽唏嘘,百感交集。
8月25日,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及方正证券4家券商各自发布公告,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原因包括因涉嫌未按规定审查、了解客户身份等违法违规行为。8月26日,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等3名公司核心高管被公安机关带走要求协助调查。9月15日,中信证券总经理程博明进入调查名单,中信证券8名执委中已有半数接受调查,且涉案人员的职务级别进一步升格。
随后,证监会发行部三处处长刘书帆、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证监会副主席姚刚相继落马。姚刚也成为近年金融系统落马的最高级别官员。
10月23日,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突然身亡,震动整个市场。此外,泽熙投资总经理徐翔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也牵连甚广。
2016年1月初,长江证券董事长杨泽柱因个人原因涉嫌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显然,席卷2015年的金融监管风暴并未在新年停下脚步。
供给侧改革:决定下个30年
2015年岁末,供给侧改革成为资本市场关心的高频词汇。习近平总书记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供给侧改革一词首次提出。
此后,中央的各项经济政策均围绕供给侧改革展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扩大有效供给、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供给侧改革于资本市场而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然多次提及资本市场在其中承担重要使命。
12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提出发展资本市场的五项任务,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完善股票、债券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丰富直接融资工具,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推进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规范发展网络借贷;加强资信评级机构和会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监管,研究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交叉持牌,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业务牌照;促进投融资均衡发展;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解读文章,在全方位多维度地释疑与科普,也对其在未来的影响充满期待,但也同时指出,改革的任务会更宏大更艰巨。有观点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将决定着下一个30年或更长时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企改革:方案出台 定位存争议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来,随着地方版本的国企改革方案的相继推出,关于国企改革的讨论一直热度颇高,对于“顶层设计”方案中可能会涉及的方面也经历了充分讨论。
2015年5月以来,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曾多次被传将要出台,每次传言都引起股市盘面震荡。股灾期间,也出现了期盼方案早日出台、以挽救牛市的声音。在多次传言之后,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终于在2015年9月13日正式落定。
《意见》出台后,各种媒体报道、机构研报中,“符合市场预期”被提的最多,国企分类监管、股权改革延伸到集团公司、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参照“淡马锡模式”等被许多市场人士反复提及,列为《意见》中的亮点。
但市场人士的解读也出现许多分歧。舆论的争议实际上集中在国有企业的定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指出,“无论是市场化还是行政化,都可以在《意见》中找到依据”,《意见》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直面国有企业的定位问题——国有企业是否还要继续承担政治性、社会性任务,而不仅仅是经济性任务。
央企合并:被过度炒作
央企合并是2015年资本市场十大舆情事件中一个较为特殊的主角,因为年内屡屡被舆论和市场热炒的合并传言,绝大多数到最后都未被证实。
2015年,只有在2014年12月30日双双发布重组公告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成功合并为中国中车,以及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在7月宣布重组合并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国家电投)。唯此两例实质上完成了合并。另有中冶集团与五矿集团在年底宣布了重组方案;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则于2016年1月4日发布官方消息,重组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中远海运)。其余诸如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中船重工和中船工业、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三桶油、神华与中煤等等的合并传言,均被澄清及否认。有媒体统计,2015年已有26家央企传合并消息,其中近八成为能源资源领域企业。
传言不止,争议亦不曾间断。正方力陈,强强联合不仅可以产生规模效益,增强央企的竞争力、影响力、市场活力和防风险的能力,而且能够促使央企的产业链条向高端集聚,推动央企自身的转型升级。反方则忧心忡忡:通过行政手段集中某一个行业的国有资本密集度,是加强还是弱化央企对产业的控制力和创新力?重组合并会不会进一步央企在产业中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导致不完全竞争甚至加剧垄断?会不会带来新的低效率?尽管争议犹在,多数观点仍认同,央企合并是本轮国企改革的重要形式,未来国企兼并重组为大概率事件。
于普通投资者,股价才是关注的重点。南北车重组前股价上涨约4倍,许多被传言将合并的央企,其股价也在传言出现前后突突上行。尽管风险被一再提示:有合并重组预期的央企个股已经被轮番爆炒,估值明显偏高,一旦预期落空股价或将崩塌;但是有此前中国中车“传闻-澄清-证实”这一传播路径的范例在,以及部分央企的澄清公告或声明语焉不详答非所问,让部分投资者甘冒奇险,甚至忽略基本的投资逻辑和理性。
新三板:争议中井喷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达到5219家,其中2015年挂牌企业就达到3565家,超越了当前A股上市公司总和,总市值顺理成章地跨过2万亿大关。新三板的火爆,直接带动了私募股权投资的火爆,也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由此,新三板也当仁不让地成为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的十大舆情事件的主角之一。
在舆论对新三板市场表现的描述中有“火爆”、“疯狂”、“只争朝夕”,也有“人少”、“钱傻”、“速来”。除了不断刷新的挂牌数量之外,最让市场和舆论惊诧的,是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融资频率和融资额。媒体统计的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1887家挂牌公司完成2565次股票发行,发行230.79亿股,融资1216.17亿元,比肩创业板。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5年创业板全年增发募集资金规模为1156.3亿元。融资最为激进迅猛是已经挂牌的PE机构,光九鼎投资和中科招商两家在年内的定增融资额就双双超过100亿元,其中中科招商一年内定增达4次。随后,PE挂牌新三板被监管层急急叫停。
但是,新三板内部的舆情和行情,也表现出了极端分化,融资情况、交易活跃度及市场关注度均表现为二八现象分化严重。媒体总结:资本终究是锦上添花的多,真正雪中送炭的少。流动性有限、退出存在困难亦是一些业内人士悲观的原因。
不过,更主流的观点则倾向于认同,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改革推进,分层制度、转板制度的逐步成型,做市商的不断扩容,新三板活跃度将得到实质性的提升。注册制改革明确后,不少机构担心会对新三板市场发展造成压力;但也有个别机构认为,新三板已是真正意义的注册制。
互联网+:风口寻猪
“互联网+”是2015年两会最热门的话题,也是让A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投资者都无法淡定的概念。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战略,并将其上升至国家层面,提出要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互联网和传统企业的融化。自此,“互联网+电视”、“互联网+汽车”、“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业”等等诸多概念便层出不穷,“+”后的留空,给了市场和舆论无限想象空间。
在决策层看来,“互联网+”是对整个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全局性思考,新战略高度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融合带来全新定位,互联网经济正在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在A股投资者的语境中,“互联网+”则被称为“风口”,在其风头最盛的上半年,上市公司纷纷通过转型、并购等多种方式为自己贴上“互联网+”的标签成为“风口上的猪”,极端者有如匹凸匹;机构和千万普通投资者,则在疯狂“找猪”。因为“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对于如“互联网+”此类热门的“风口”,媒体们争相报道和解读,上市公司和研究机构也都在尽力地挖掘这些概念背后的投资机会。但略微清醒的舆论观点,均会指出,炒题材、炒概念是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的一大顽疾,投资者理应认清概念本质,回归价值,理性投资。
险资举牌:太凶猛 存隐忧
2015年的一头一尾,两起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事件都引来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关注。
2014年年末到2015年年初,安邦保险集团多次大比例增持原本股权分散的民生银行,安邦坐稳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之位。野蛮人来敲门,股东暗战并未如一些业内人士猜测的那样发生,民生银行内部发生巨变。1月31日,民生银行公告宣布,行长毛晓峰辞职,同日,中纪委宣布毛晓峰被查。6月11日,民生银行临时董事会通过了安邦投资民生银行的决议,欢迎安邦对公司的投资入股。
宝能系举牌万科则在2015年末引来更大关注。2015年7、8月间,宝能系就曾三度举牌万科,一度成为第一大股东,其后华润反击,增持万科取回第一大股东之位。到了12月初,宝能系再次举牌万科,成为第一大股东。12月17日,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明确表态对新大股东宝能系的不欢迎态度,次日中午万科宣布紧急停牌,筹划资产重组。直至目前,万科股权争夺战仍是未了局。
在争夺万科股权的过程中,宝能系的资金来源始终受到市场高度关注。媒体持续跟踪报道之下,揭露出宝能系运用了多种加杠杆手段,卷入来自万能险的资金、以及浙商银行的理财资金,其中风险更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更有保监会人士在召集保险公司座谈时直言担心得“睡不着觉”。
安邦与宝能系只是举牌上市公司的险资中最受瞩目者,有媒体统计,2015年下半年股灾发生后,受到包括保监会对险资投资蓝筹股比例放松在内的多重因素影响,不到半年时间里,险资举牌数量较过去5年来举牌总数的2倍还多。
责任编辑:宗晓丽(QF0010) 作者:马建勋 赖梓铭 郭淑仪
相关阅读减持新规1月9日起执行 大股东董监高竞价减持需提8日午盘:A股现深V巨震 蓝筹护盘沪指涨2.39%
险资围猎房企 刺激地产投资市场反弹熔断机制存在“错配” 暂停有利于股市健康发展
都以为我们早下班?忙着安抚客户呢4天4次熔断,A股很受伤
A股再现“速熔” 四天市值蒸发7.4万亿三大交易所今起暂停实施熔断机制
今起暂停熔断机制 机构齐称“完全暂停”超预期股市可以“熔断” 楼市能否试试?
热点图片
频道推荐
智能电视中日韩技术对决
CES 2016汇集了中、日、韩三个国家的知名电视厂商,每家都亮出了各自的王牌产品一决高下。
网剧男配逆袭 雅痞or超模
《太子妃升职记》强公公和“绿王”也是隐世的美少年和帅大叔。来一睹太子妃剧组美颜。
猴年有哪些物件值得收藏?
猴年将至,猴票、猴币走俏。除此之外,2016年还有哪些藏品的升值潜力值得期待呢?
去哪儿如何破开年困局
去哪儿在新的一年开局并不顺利。先是被多家航企封杀,紧接着是高管团队的剧烈动荡……
1月北京玩耍新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