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愚加壹:从“嗑瓜子”看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公关
2015-10-24 08:50:10  百度   [查看原文]

文|若愚加壹

20日上午,有市民向本报反映,在陵水法院办事过程中遭遇冷落,有工作人员不是一直在打电话,就是坐着嗑瓜子。对此,该院监察室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了此事,并称嗑瓜子的工作人员身体有病,只能吃东西缓解病情。(10月22日 新华网)

官员网络舆情危机公关挡箭牌,先是有“临时工”,现在又多了个“嗑瓜子治病”。先不论法院工作人员上班吃瓜子到底得了什么病,或许嗑瓜子治病有合理之处,然而法院如此解释,却终归不能让民众信服,归根到底,是政府部门网络舆情危机公关出现了问题。

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网络舆情危机公关主动预防意识不到位。

法院明知工作人员有病,为何能容忍一个要么“伏在桌子上休息一会”,要么“拿出瓜子来嗑”的“病人”在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工作?严肃、严谨和威严的法院形象毁于一旦,也难怪网友戏言,若是某病须得一串麻辣烫才能药到病除,工作人员在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摆上一桌也非天方夜谭。

犹记得今年年初,河南鹤壁市行政服务大厅内,郝科长在为群众办事时,跷着二郎腿嗑瓜子,同样的辩解“嗑瓜子治病”,最终受到行政记大过处分,相关涉事单位被通报批评。中国有句古语,前事之鉴后事之师,前事却无法让相关官员惊醒,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究竟是什么都不在乎还是什么都不怕?

其实,这些不是原因所在,归根到底是部分基层单位还存在着一些难以根除的传统思维,只注重经济、生产,不注重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公众的满意度;只注重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对群众监督、网络监督的认知不足重视不够,危机意识不够。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中央纪委监察部还是组织部,以及各地党委政府等都开通了专门的举报网站,这样的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群众对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热情,更有利于推进反腐败工作。另一方面也是在给所有的官员提个醒,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就是要清除官员队伍里的害群之马。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危机处理能力确实欠佳。涉事工作人员知道有市民现场拍了照,也担心影响到法院的形象,第一时间向院领导主动汇报了此事,并承认了错误。在记者电话求证前,该院监察室也详细核实了情况,并已经向分管的院领导汇报了此事。然而跟领导汇报后,在记者求证前这段时间内,思前想后得出的结论却是“嗑瓜子治病”这一荒唐说法,官员的危机处理能力可见一斑。想必直接给个处分,也不至于闹到鹤壁市人社局在官方通报中称上班嗑瓜子是“违法、违纪行为”的恶果了。

当然现在官方还未给出正式处理意见,但是类似这种做法,在当下具有一定普遍性,由此推究其恶果也不足为怪。这些政府部门平时对作风建设不重视,一旦出了问题、捅了篓子就乱了阵脚,瞎指挥、乱批示,看似迎合了公众情绪,大快人心,实际上却是在危机出现时更加添油加醋,不依法依规处理危机,反而随便推出几个替罪羊,将官僚本位、人治思维表现的淋漓尽致,丑态百出。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不可控的舆论压力会要求官员必须在短时间内必须做出反应或妥协,然而此种处理危机的方式往往会带来更加严重的恶果。民间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也就是说,只能通过把事情闹大这种非正常的方式才可以迫使事情得到解决。这种心理是极其危险并且需要得到重视的。打破这种闹大—解决,不闹大—不解决的矛盾恶性循环的逻辑链条,唯有建立起科学通畅的民意表达机制和利益冲突协商机制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的链条,这就更加需要官员拥有良好的危机处理能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总的来说,政府部门是有能力也是必须正确对待网络舆情的,如何进一步预防以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把过去单纯的对危机事件作出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积极处理和善后全过程的模式化、规范化管理,是政府全面履行自身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也是树立政府形象,重塑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建行特约齐鲁时评,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网上投稿;请关注齐鲁时评官方微博。

[责任编辑:杨凡、赵国徽]

手机安装掌上齐鲁(http://i.iqilu.com)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关于 法院干警上班嗑瓜子 公务员上班嗑瓜子 嗑瓜子治病 若愚加壹 的报道

本栏目中的所有页面均系自动生成,自动分类排列,采用联索网络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提取、语义计算等智能搜索技术。内容源于公开的媒体报道,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电子报刊、行业门户、客户网站等。使用本栏目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