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北川地震是误报还是演习?舆论偏向前者
2015年08月18日 11:41 来源: 四川日报网
2015年08月18日 11:41 编辑: 吴俊凡
一周舆情(2015.8.10-2015.8.16)
本周(8月10日至8月16日)本地舆情热度较高的事件是:“北川地震”是误报还是演习,引发争议;官员酒后大闹宾馆,以喝的假酒为托词遭痛批;先复婚才能办准生证,舆论呼吁修改相关法律。
北川地震是误报还是演习,网络舆情偏向前者
热度:9.5
媒体关注度:★★★★☆
网民关注度:★★★★☆
综合指数:★★★★☆
【舆情概述】
8月11日,部分网民接到“15时49分四川北川发生6.0级地震”的预警信息。对此,国家地震台网官微于当日17:27认定是这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误报。
12日一早,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针对网友的评论,通过微博和网站发布了《关于对8月11日手机地震预警测试演习的情况说明》。这份说明称:8月11日分别对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预警用户进行了不提前告知和提前告知的测试演习。
四川省地震局相关人士对此表示,省政府将《四川省地震预警管理暂行办法》纳入年度立法计划,并交由省地震局起草。
【舆情风向】
该事件的舆情风向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表现如下:
1、误报不可怕,就怕不预报
当国家地震台网官微指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误报时,其政府的权威的背景,并没有左右整个舆情的风向,舆情没有给减灾所多大的苛责。
整个舆论反倒生成了一种“令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观点,不少网友认为即便是误报,也允许民间机构有犯错的机会,误报不可怕,就怕不预报。
2、预测演习涉嫌造谣、违法
随着减灾所“测试演习”的说法提出,舆情的主导风向移向指责减灾所态度不诚恳,认为减灾所是用“测试演习”来堵大众的嘴。
对此,先是国家地震台网官微毫不客气地提出批评:系统出错,本可以继续完善,用测试当作借口也不高明,因为不必拿个6级地震做测试,可非要说成演习,这就涉嫌违法了,自己挖的坑,含泪也得跳下去。
随后,网友们也就演习的资格,是否违法,是否造谣等方面试图说明“测试演习”的说法不可靠。
3、科普地震预警只对大地震有用,所谓演习实则没什么用
此外,对于减灾所的批判,更有说服力还是一部分网友和网站做出了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预测的科普。其中,果壳网的文章《地震预警远没有成熟到能直接向社会发布的程度》,指出:第一预警是地震发生之后十秒到二十秒之内发出信息,除非是范围上百公里的大地震,根本没什么用。地震预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效益。
由此,网络舆情风向变成减灾所的预警抑或是预警演习其实没有什么用。
4、敦促国家加快地震预警系统升级
不过,就是舆论呛声减灾所的同时,京华时报的一篇评论却另辟视角,认为预警地震别演习更别搞“垄断”,其文认为:“与突袭相比,国家地震台网官微的表现更离题——其组织网友讨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可否像气象信息一样,立法由国家统一发布?可问题在于,国家现在还不能提供面向个人的地震预警信息服务……如今,怎能仅仅因为一次预警突袭就要限制它发声?那些需要地震预警信息的人们答应吗?”
于是,舆论又生发了另外一种声音——敦促国家加快系统升级,为有需要人群提供信息服务。
【舆情点评】
对国家地震台网官微来说在8月11日,减灾所发布“北川地震”的消息之后,近3个小时就发布了质疑,快速消解了有可能兴起的恐怖气氛,具有较高的舆情素养。而之后,连续发表的多条相关微博,或指责减灾所也好,或科普相关知识也好,尽管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波,但是在网友的参与与讨论中,公众也发表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从长远来看,这对加强中国地震灾害预防体系是有利的。
对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来说,对于国家地震台和网友的质疑,能及时发声,能尽快挽救自身形象。但是“测试演习”的说法,仅靠一份说明,没有相关公章,没有演习的备案,很难让人信服。
官员酒后大闹宾馆,以喝的假酒为托词遭痛批
热度:8.5
媒体关注度:★★★★☆
网民关注度:★★★☆☆
综合指数:★★★★☆
【舆情概述】
上周,有媒体曝出:自贡市富顺县环保局局长李德全在外地培训期间酒后大闹宾馆,致他人投诉。6月30日至7月10日,富顺纪委监察局调查组对李德全违纪的问题进行了调查。7月6日李德全所写的检讨书,对于为何会在酒后“大闹”宾馆,李德全称“因喝的酒可能是假酒,导致病态反应,神智不清,出现失忆现象。”7月31日,李德全被免去环保局局长职务。
【舆情方向】
喝酒闹事本是失德,手写检讨却将责任推卸在“喝的酒有可能是假酒”,无悔意,无改过之心引起了整个舆论的强烈不满。
纵观整个舆论,除了新闻跟帖评论和社交平台上的讨论异常热烈之外,网络评论文章更是集中火力对环保局局长进行了持续深入的批判。
根据对本地主要的几个网站的评论平台的统计,由该事件生发的网络评论文章就有三十多篇。其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环保局局长“喝假酒”的说辞,显然站不住脚,也无人相信。
网友揭露让李德全醉到理智全失的不是什么所谓的“假酒”,而是自由散漫的
作风和肆意妄为的权力观。
2、由小见大,以警示官员饮酒并非小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生活小节,言行上就会有所偏差,思想上就会出现问题,最终会走向腐败道路。(选自安子州《党员干部莫把“小节”不当回事》)
3、通过现象看本质,李德全发的一顿“酒疯”不但让自己出了一个大洋相,更暴露出此次培训组织不力、管理不严的诸多问题。
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干部培训要坚持“就近、节约”原则,到底什么样的党建培训不能在自贡市内举行,而要放在成都市中心,给个别干部外出玩耍娱乐大开方便之门?更为吊诡的是,开班仪式上三令五申“十点钟前必须返回宾馆”,是否就意味着只要十点钟以前回宾馆了,干部就可以到处玩耍娱乐而不会被处罚?(选自任评声《局长“耍酒疯”意不在假酒》)
5、对官员“工作日饮酒”或“培训期间饮酒”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比如有加强警示教育学习;或者还要强化监督,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完善监督机制,细化监督措施;以及建立长效机制,让问责不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成为一种制度常态。
【舆情点评】
官员雷语常有常新,这一次环保局局长妄图以喝“假酒”来推卸闹事的责任,但终究躲不过群众的火眼金睛,猛烈的舆论攻击超过其喝酒本身。其实,官员真的犯错了,就应该好好低头认错,承担起相关责任,否则就会深陷舆论危机而不可自拔。
先复婚才能办准生证,舆论呼吁修改相关法律
热度:8.5
媒体关注度:★★★★☆
网民关注度:★★★☆☆
综合指数:★★★★☆
【舆情概述】
8月10日,华西都市报报道了一则新闻:四川资中40岁的凌女士今年2月与毛先生结婚,4月发现自己怀孕了。后因凌女士实在难以忍受丈夫的猜忌和家庭暴力,向法院提出离婚。法院同意了,可计生部门却拒为其办准生证。原因是要有准生证,必须有结婚证。
【舆情风向】
要复婚才能办准生证!计生部门超乎常理的建议,一下就触动了舆论的神经。
在各种“奇葩证明”难、办证难的舆论的背景下,这一事件的舆情初起的风向就由斥责计生部门的荒唐所主导。从本地某门户网站的新闻跟帖来看,一千多条的评论,90%的都在嘲笑“先复婚再办准生证”的荒诞性。
而专业学者对事件的讨论,主要停留在了相关法律的讨论上。例如有专家认:《婚姻法》规定夫妻离婚是合法的,计生部门规定办理准生证必须要满足婚姻存在关系。凌女士是特殊情况,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没把这中间的问题考虑在内,导致出现无法办理准生证的情况。“法律的衔接存在漏洞才会导致前一个条件满足,后一个不符合条件的情况。”(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教授陈实)至此,专家学者认为发生这样的案例,其实是政策滞后的问题。
此外,以京华时报为代表的媒体评论,还呼吁应保障非计划离婚者的计划生育权,扫清公民法定生育权利依法落地的制度性障碍与非法干扰。(舒锐《复婚再办准生证是无理取闹》)
【舆情点评】
对于办证难,舆论首先责怪的是相关办事部门,可是往往要解决根本问题,并不是骂骂相关人员就可以的,而是督促改革上层意识建设、相关法律修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彻底治愈“办证难”的顽疾。